1.
朋友圈的句子越来越浮躁,仿佛人们不再重视文字的真正意义。
【感慨】
2.
在朋友圈里滥用流行语和网络用语,让人看不懂也难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。
【文字空洞】
3.
虽然朋友圈是个很好的交流平台,但随之而来的机械化文本却打破了我们与身边人的真实沟通。
【失落】
4.
同样的句型、相似的祝福语句,朋友圈中的热度可能让人们更认可,但真正的情感却可能已经被隐藏了起来。
【肤浅】
5.
在朋友圈中,虚拟社交纷纷涌现,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世界交流反而越来越少。
【虚假】
6.
口碑炸裂的文章可能只因为几句话博得大众眼球,也许真正潜藏在其中的因果关系却被忽略了。
【浅析】
7.
朋友圈本不该只是名人的“独角戏”,我们自己的文学创作、生活随笔,也应该得到尊重。
【多元】
8.
以“自媒体”之名,朋友圈的内容创作却鱼龙混杂,有些恶意标题、诡异二字,劣质的内容被无止境地繁衍。
【垃圾污染】
9.
朋友圈中的若干字和千言万语都能装,但真正的沟通,却不仅仅是“言简意赅”那么简单。
【失落】
10.
在朋友圈发布文本,往往丰富和充实的思想难以表达,相反,简单的口号比复杂的论述更易被人们接收。
【挣扎】
11.
每一个在朋友圈分享的句子和影像,都应该折射出作者主观思想,同时重视读者的感受。
【双向交流】
12.
对于媒介广泛的朋友圈文章,读者轻易地接受媒介信息,但真实与虚假的辨别也变得尤为重要。
【信任】
13.
应该意识到朋友圈和社交平台不是普通的网上论坛,每个发布的句子和影像都承载着媒介表达的责任。
【负责】
14.
通俗易懂的语言、直观感性的角度,尤其是想要与更多的年轻人进行交流的长者,都应该重视朋友圈的文本风格。
【青年】
15.
在众多信息涌动的朋友圈中,令人心灵共鸣的那些句子或许并不起眼,但却意义深远。
【细心发现】
16.
朋友圈的出现,给了我们与更多人交流的机会,但其中的毒瘤般制造标题党行为也让人哀叹不已。
【骗子】
17.
随着大众媒体越发发达,我们需要更多的文化自觉,去控制和扩展朋友圈里的文本生态。
【自律】
18.
在朋友圈中分享的文字和影像,应该是我们真实世界中最初的思考、感受,而非因要迎合某种风格而改变自我。
【真实】
19.
即便是皮肤之下,也有一个灵魂存在,同样,我们在朋友圈中创造的内容也应该是充盈灵魂的。
【精神充盈】
20.
作为新媒体的“宠儿”,朋友圈应该展示出多种鲜明的文本风格,以满足不同人群对本文媒介的需求。
【多样化】